于谦祠位于西湖西岸三台山麓,依山傍水,景致清幽,整个于谦祠景区由于谦祠、于谦墓、诗碑廊、码头、牌坊以及周围山林等组成。于谦祠在廉政宣传上除了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外,努力加强硬件建设,将于谦祠二进殿左右厢房辟为杭州历代清官事迹陈列室和影像播放厅。自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廉政文化基地以来,于谦祠以廉政为着眼点,开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凝炼于谦精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
每逢于谦诞辰日,基地都要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励志祈愿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夕,组织各界人士祭奠于谦;经常性进行于谦事迹图片流动展;采用于谦故事会、诗歌吟诵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于谦精神。作为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和杭州市“清风之旅”参观点,于谦祠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和中小学生达12万人次,通过讲解宣扬于谦公正清明的廉洁精神。
组建名人廉政事迹宣讲团,走向社会进行宣讲
2007年6月以来,基地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名人廉政事迹宣讲团,面向社会宣讲年平均40多场次;2008年2月开始,廉政事迹宣讲走上中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讲坛,被列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必修课。宣讲活动被誉为杭州的“百家讲坛”、“杭州市民大讲堂”,被杭州市文明委列为“2008年杭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创新项目之首。
开展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主题文化创新活动
为加强于谦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基地创建了形式新颖的文化宣传活动。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在于谦祠举办了“清风杯”书法大赛,参赛人员包括青少年和公职人员,人数多、范围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清末发生在余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清官、法制的期盼及正义的渴望,它对于当今深入开展反腐败倡廉、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很有现实教育作用。
一、展示馆基本情况
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展示馆法制教育基地位于余杭镇上文山02省道旁,建筑面积4685平方米,馆内收集了大量有关冤案的珍贵资料,75个高分子硅胶人物雕塑配以实物、图画背景和文字诠释,把整个案情分30个场景,通过剖析案情、以案说法、以古论今、以史为鉴等形式,用艺术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整个冤案的始末。馆内还专门设置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电子触摸屏,通过观众现场参与多媒体触摸屏点击,对杨毕奇案形成的社会基础、官吏体制、刑事制度、办案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电子触摸屏还与“余杭法治网”链接。为创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杨毕馆内开辟了余杭清官展示馆、廉政书画摄影展览馆、清风茶楼等,并在原有廉政故事演讲队伍的基础上,组织一支廉政文艺演出队伍,开展日常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二、教育基地情况
“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展示馆”,是余杭区的廉政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传统文化展示基地,也是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景点。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金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斥资建成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展示馆”,同年12月4日,区委、区政府将其命名为首个余杭区全民法制教育基地,2005年4月29日被确定为首批党风廉政教育基地,2007年9月6日被确定为市级法制教育基地,2009年4月4日被确定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三、教育活动情况
展示馆年接待能力8万人,配有管理人员5人,专职讲解员5人,双休日和节假日都对外开放。十年多来,作为法制、廉政教育基地,积极配合省、市、区各有关部门,面向社会,进行最生动、最实际、最有说服力的法制文化宣传,接待了11万人次的干部、党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和青少年学生的参观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参观考察了基地,全国人大常委、原武警总队政委徐永清,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马以之,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领导先后参观考察了基地,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还特地前来拍摄了纪录片。
余杭是四无粮仓的发源地,早在1953年,余杭老一辈粮食职工艰苦奋斗创造了全国首批“无虫粮仓”,曾经轰动全国,影响世界,给全国粮食保管工作树立了典范。1954年,在“无虫”的基础上又创建了以“无虫、无霉、无鼠、无雀”为主要内容的“四无粮仓”。 “四无粮仓”活动作为我国粮食保管的基础工作和主要考评目标,一直沿用到今,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储藏,减少粮食损失和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以来,余杭创建“四无粮仓”的工作多次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表彰,《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和书籍、影视也都宣传了余杭的四无经验,前苏联粮食保管专家莫若洛夫亲临余杭参观考察,联合国粮农组织专门在余杭举办粮食储藏技术讲习班。50余年来,余杭这面粮食保管的旗帜,始终在中国及世界的粮食保管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粮食职工“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挖掘和弘扬粮食文化,保存好四无粮仓有关文物及旧址,余杭区粮食局从2007年初开始在原四无粮仓旧址之一的仓前粮库着手筹建“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经过2年多的紧张筹备,陈列馆于2009年7月8日开馆,国家、省、市粮食局和市、区政府领导亲临开馆仪式现场,为陈列馆揭幕。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的开馆,使四无粮仓历史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一个向社会展示粮食文化的场所,也填补了全国粮食专业展馆的空白,意义深远。2011年为了创建省级教育基地,又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提升配套改造,增加了部分展示内容,完善了部分硬件设施,并顺利通过了两个省级基地(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粮食系统传统教育基地)的验收。
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是一座集粮仓文化、粮油文化和粮食廉政文化于一体的专业陈列馆,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共占地5.34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利用原老粮库改建而成,陈列馆共分五个展区,一是四无粮仓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展区,通过大量图片(当时的珍贵照片)和实物(奖状、锦旗、书籍等)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们创建“四无”粮仓的历史;二是粮食仓储历史展区,以建筑各异的粮仓复制品展示江南粮仓历史和漕运文化;三是农耕文化展区,从风箱、水车、犁、耙到古老的木榨油车,展示了江南农耕劳作和粮油加工场景;四是粮油知识展区,展示了各类粮油品种,常见储粮害虫标本和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时期的各类粮油票证;五是廉政文化展区。五个展区教育性和知识性并存,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教育意义。目前陈列馆对社会开放,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专职管理员和讲解员,有丰富的展品和宣传录像资料,也有一个专门接待参观的场所。
龙门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320国道、杭千高速与之相连,交通十分便捷。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在富阳市纪委的指导下,以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整合、提炼龙门孙氏文化中的廉政文化内涵和精华,在古镇余荫堂开设廉政文化展厅,并于2008年被浙江省命名为第二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龙门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概括为三句话:“清廉人物枚不胜举、廉政故事栩栩如生、廉政景观柳暗花明”。通过“看、听、悟、乐、忆”的结合,不仅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还可以鉴赏中国早期村务、政务公开的雏形,更可以领略龙门孙氏家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以“忠、孝、节、廉”为核心内容的浓厚的孙氏廉政文化。
“百行德为首”,千百年来,龙门孙氏后裔秉承祖宗遗训,明白“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的道理,形成了良好的廉政素养和处事方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使古镇的廉洁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每年到古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余荫堂参观、游览、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工人、学生、普通游客络绎不绝,仅2012年就达50万人之多。
龙门之旅,是一个感性交融和理性升华的过程,在潮涨潮落中您也许变得模糊不清,在物欲横流中您也许有些迷茫和困惑,但龙门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缕缕清风和基地内的涓涓剡溪将会帮助您拭去心中的浮尘,让您心如朗月,神清气爽。